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让生命之光延续!河南一老一少捐献器官挽救6个生命

2017-04-19 16:23 来源:大河网

让生命之光延续!河南一老一少捐献器官挽救6个生命让生命之光延续!河南一老一少捐献器官挽救6个生命

11月3日,术后1个多月,李女士摆脱了困扰生活两年多的透析,面色红润且能正常排尿,接受记者采访时心里既欢喜又悲恸。

大河网讯(记者 尚国傲 王佳)人去世后会去哪儿?有种方式,是去到另一个人的生命里。11月2日,驻马店11岁男孩离世捐献器官,他的生命将在3位患者身上“延续”。11月3日,大河网(www.dahe.cn记者从郑州市人民医院了解到,信阳市罗山县一位60岁老人从高处摔下,脑死亡,却捐出一肝两肾,救活3个人生命,大爱与生命之光在延续。

【感动】11岁男孩离世捐献器官

小博今年11岁,家住驻马店上蔡县西洪乡,读小学5年级。他在家排行老二,哥哥在外地打工,还有一个8岁的妹妹。

在母亲李双红的眼中,小博是个懂事的孩子,然而,这个懂事、可爱的孩子,却在一周前倒下了。10月27日中午,李双红带着儿子参加一场喜宴,回到家里,小博说“头疼”,吃了药后,闷头就睡。这一睡,他就再也没能醒过来。

10月31日,经多科室专家联合会诊断定,小博患的是先天性颅咽管瘤。送进医院时,小博脑内已出现积水,形成了脑疝,生命危在旦夕。

在难过一刻,李双红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向社会捐献儿子的器官。李双红流着泪说,小博生前就很有爱心,他经常在班里带头打扫卫生,课外帮同学辅导功课;每次学校组织捐款,他也会第一个站出来。“我们希望通过捐献儿子的器官,延续爱的火种,让这份爱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和温暖。若小博在天有灵,他一定也会同意我们这样做的。”李双红说。

11月2日上午,小博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器官摘除手术。他的生命将在3位患者身上“延续”。

【温暖】六旬老人捐一肝两肾

“查出来尿毒症病的时候,父亲就要给我捐肾,我拒绝了,我想透析能让我的生命维持十年就够了,十年后孩子都20多岁了,我走了也没有太多遗憾。”来自信阳罗山的李女士说。

11月3日,术后1个多月,李女士摆脱了困扰生活两年多的透析,面色红润且能正常排尿,接受记者采访时心里既欢喜又悲恸。欢喜的是术后肾脏功能等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接近出院标准,悲恸的是一向康健的老父亲突然撒手人寰,自己却未来得及见他最后一面,而身体里却“住着”父亲的肾脏。

今年42岁,家住信阳市罗山县的李女士两年前不幸身患尿毒症,一边是一周两次的血液透析,一边是瘦弱的丈夫到处打工强撑着贫苦的家。一次意外,她的父亲出现脑死亡器官捐献,让李女士和另外两个患者重获新生。

2014年的某一天,李女士突然感到头晕,一开始以为是感冒,只在诊所看了看吃点药,也没在意。几天后,李女士再次出现头晕、类似感冒的症状,到医院检查,肌酐达395μmol/L,正常人的是在53—140μmoI/L左右,医生判断她患的是尿毒症。

一个月前,李女士接到消息,在外地的父亲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来,抢救无效,送到医院时被判断为脑死亡。李女士的妹妹与家人商量,决定将老人的器官捐献出来,不仅可以解决她姐姐的病情,又能延续更多人的生命。

经过配型,李女士可以接受父亲的肾源,因为担心李女士情绪激动,家人只是告诉她有合适的肾源可以接受肾移植,并未告诉她肾源是父亲的。

近3个小时的手术,老人的肾脏成功植入女儿(李女士)的体内。同时,老人的肝脏和另一个肾脏也分别植入一位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和一位尿毒症患者体内。

这位伟大的父亲不仅延续了女儿的生命,诠释了血缘之爱,也让另外两位患者获得了新生。

【对比】尿毒症患者是透析还是换肾?

尿毒症患者目前仅有两种治疗途径,一是肾移植,二是透析。

李女士告诉大河网记者,每周两到三次的透析令她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生存质量极其低下,透析对日常的饮食要求很多,换肾后,可以做轻微的体力活。

采访中,郑州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蒋欣介绍,肾移植患者必须服用抗排异药物,据统计,肾移植后患者的平均存活期限为10年左右,与透析病人的平均存活时间6-8年相比优势并不突出。在治疗费用方面,肾移植手术一次性花费20万左右,此外每个月服用抗排异药物需3000元到4000元左右,透析治疗每年约需8万元,两种方式的治疗成本差不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主观上的评估,绝大多数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曲青山表示,目前,中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着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这些移植的器官,自愿捐献是唯一的渠道,器官捐献是一种爱心奉献的行为,是关爱他人、造福社会的义举,不仅能使一些患者获得新生,同时也是捐献者生命延续的载体。为李女士免去手术费及住院费也是医院用爱回报爱的一种方式,希望她能早日康复。

【调查】器官捐献,你愿意吗?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器官捐献已不陌生。去年1月,歌手姚贝娜在逝世后将眼角膜捐献给两名患者。

“我是一名癌症患者,如果死亡来临了,我愿意把身体里能用的器官捐了,让活着的人好好活。”大河网记者在郑州市人民医院采访,一位患者动情的说。

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的付女士告诉大河网记者,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都会有个问号?哪天自己走到生命的尽头,会不会选择捐献器官?付女士的表妹因车祸“脑死亡”,家人眼看着妹妹的器官功能渐渐衰竭,劝姨父把表妹的器官给捐了,姨父含泪点头,并说服了姨妈,还召开了家庭会议,一致作出了同意捐献的艰难决定。

付女士回忆说:“但是在签字的那一刻,姨妈跟姨父他们不肯签,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很艰难的,一直划不下来,就是很艰难,很艰难。”


蒋欣不仅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蒋欣说,近几年,随着媒体宣传力度的增加,老百姓的意识也在逐步转变,协调工作也好做一些了,捐器官的人越来越多了,从今年1月份至今在郑州市人民医院,已完成90多人捐献器官,肾移植190多例,肝移植60多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