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疾控

全国人大代表葛明华:建议提升疾控领域专业人才质量

2020-05-27 10: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葛明华

  今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势头凶猛,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带领172名队员到达武汉。队员涉及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多个学科,这支队伍被葛明华称为浓缩版的医院。他们先后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金银潭医院重症病区。葛明华代表今年带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议。

  谈抗疫

  到武汉的医疗队

  就像一个浓缩版的医院

  北青报:省级人民医院院长带队出征,当时报名情况是什么样的?

  葛明华:大年初一我就主动向浙江省卫健委相关处室报名,表示自己有机会就想去。2月中旬,武汉实行应收尽收,确诊病例大增,考虑到武汉的医务人员长期工作,非常疲惫,国家卫健委要求多派医疗队,我就又主动报名,我们这一批共172人,全部都是主动报名。

  我自己主动报名,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我是比较资深的临床医生,一线肯定需要临床医生。其次,我曾经在医疗机构长期分管医务、护理、院感防控、医疗物资保障等,而此次出征,这么多人到了前方,这些方面的管理经验正好对口,医疗队要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这些经验也都用得上。第三,新冠肺炎毕竟是个新事物,大家都没接触过,院长带队对于稳定军心、鼓舞士气有很好的作用。

  北青报:人员的选配上有什么考虑?

  葛明华:主要是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国家卫健委通知我们主要去做什么,我们就据此来进行人员选配。我们接到通知要整建制接管重症病房或危重症病房,配置的人员中,主要是重症医学科、感染病科、呼吸内科的专家队伍,同时考虑病人有可能同时伴随多种疾病,所以也配备了多方面的专家,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外科等医生。考虑到医疗队到前方压力大,病人心理状况也不是很好,还配备了精神卫生科医师。考虑到病人治愈后需要康复,也配备了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总体来说,是一个多学科的团队,就像一个浓缩版的医院。

  专门组建感控小组

  确保医疗队人员零感染

  北青报:在武汉期间,如何做到医疗队人员零感染?

  葛明华:作为带队负责人,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确实是我考虑最多的问题,压力很大,想得很多。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才有可能服务好病人。万一自己队伍出了问题,那就不是我们救人家,是人家救我们了。到了武汉,我们首先做理论学习,包括怎么穿脱防护服都得培训。每到一个新接管的病房,我一定会带院感专家及主任、护士长最先进去。

  每个地方的管理有自己的特点,当地做得不错,我们也有自己的标准。我们会重点排查院感防控的流程是不是到位,是不是符合我们医疗队拟定的需要。

  我们会对医务人员操作规范进行严格培训,每个医务人员进病房之前要先进行防护方面的考核,合格才能进去,队员非常认真,经过认真培训,考试都是百分之百通过。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精益求精,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也许你条款背得很熟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疏忽,所以我们就从制度上进行补漏,专门组建了感控小组。这个小组跟护士排班同步,每次护理班进去,都有感控小组成员一起进去,专门负责操作规范。

  脱防护服的阶段有暴露风险,我们要求至少两个人同时出来,一个人指导另一个人脱,脱防护服的地方还装了监控,弥补万一只有一个人出来时可能的漏洞。工作中有时候会出现在病房里呕吐或口罩掉下来等意外,为了避免这些小意外给医务人员带来的紧张情绪,我们专门配了心理医生,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辅导。

  接管重症病房

  多学科队伍发挥优势

  北青报:多学科队伍发挥了什么优势?

  葛明华:到武汉后接管了重症病房,很多新冠肺炎病人伴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医疗组现场要应对很多问题,所以当初我们组建的多学科的队伍是准确的。

  我们前方是多学科组成的队伍,在后方有整个医院的支持,专家利用5G智能超声做了27例远程超声检查,前方的医务人员只需要把检测设备放好,全程基本由后方人员操控,这也缓解了前方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专业性。

  北青报:您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葛明华:每到一个新的病区,头两三天主要是进病房,了解病人的情况。诊疗方面,每天晚上7点半开队务会,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医疗组长要开碰头会,分析每个病人的情况。护士长要组织护理小组把今天所有的问题和明天想做的事情进行汇总,自己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决定的,比如情况复杂的病人,都在队务会上汇总到我这里。

  诊疗方面国家有指南,我们要听每个专家的意见,大家的意见都提出来,再来评判哪个更合理。疾病或其他原因特别复杂的病人怎么处理,讨论后最终我来拍板。因此我说每个病房我都要先进去了解情况,如果不了解病人的情况,需要我拍板的时候是无法做出精准决策的。

  除了病人的诊疗,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比如跟当地医院进行沟通,医疗队内部的物资保障需要协调,队员参与新冠疫情科技攻关,医疗队在一线,很辛苦,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比如谁过生日要送个鲜花和蛋糕,天气好的时候组织队员到楼下,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一些健康锻炼,有的医务人员咳嗽、发烧了,要高度重视,排除新冠可能,身体是第一位的,要是身体撑不住了,那其他都没法进行。在武汉的45天,基本就是这样的节奏,进病房、开会、解决问题,每天晚上基本都要忙到10点多。

  建议提升疾控领域

  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

  北青报:对于浙江等驰援武汉的医疗模式,在一线有何实际感受?

  葛明华: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医疗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去的时候,病人比较多,武汉的医生近乎一个多月的坚守,非常辛苦,我们接管的中南医院、金银潭医院的医生,很多都是从疫情发生后就没有回过家,没有假期。此外,这是传染病,当地没有这么多感染科、呼吸科等专业高度相关的医生,专业是很重要的,对于救治的成功率肯定不一样,国家派了很多医疗队过去,也带去了很多物资,首先缓解了医务人员的严重不足,给当地的医务人员带来短暂的休息机会,医疗队也都是精挑细选,非常专业,对于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也非常重要。

  北青报:在前线工作,带回去哪些可以用在今后的管理经验?

  葛明华:没去武汉前,更多通过院感防控专家的培训学习理论知识,就是死记硬背要怎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不清楚,经过实战,就知道了所以然,对于提升防控的认识有重要作用。武汉和浙江都有各自的防控亮点,可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北青报:经过实践,您认为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方面有哪些可以更加完善的地方?

  葛明华:首先,我们用几个月时间把疫情基本控制下来,抗疫的成功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充分体现了我国的体制优势和制度优势。国内的一些公共卫生相关应急预案等,可以更加细化,持续完善。第二,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用于传染病防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包括网络直报系统、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控、对重点人群跟踪排查等,都可以更加完善。第三,疾控领域的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可以进一步提升,提升流行病学专家的数量和待遇,提升对疫情的预警、分析的水平。

  北青报:现阶段的疫情防控处于什么局面?

  葛明华:我们说总体上看疫情控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现阶段内防反弹、外防输入还是要重视,比如医院,人群流动大,进医院必须戴口罩、测体温、亮健康码,病人的陪护也要严格排查。个人的自我防护不能放松,勤洗手,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尽可能减少聚会,等等。到疫情完全结束了,才可以放松。

  文/记者 李泽伟 统筹/刘晓雪


责任编辑:陈思